一、外觀不同。
1、苦蕎外觀為黃綠色的細小的顆粒,味道微苦。
2、蕎麥:顏色為小麥色,比苦蕎的顆粒要大一些,味道不苦。
二、用途不同。
1、一般食用苦蕎是將苦蕎經(jīng)脫殼、經(jīng)過脫殼、晾曬、烘干等工藝制作而成的代用糧食茶。
2、蕎麥常用來做蕎麥飯、蕎麥粥和蕎麥片。蕎麥粉與其它面粉一樣,可制成面條、烙餅、面包、糕點、蕎酥、涼粉、血粑和灌腸等民間風(fēng)味食品。
三、生長環(huán)境不同。
1、苦蕎性喜陰濕冷涼,多種植于高山地域,垂直分布為海拔1200~3500m。
2、蕎麥生荒地、路邊。蕎麥喜涼爽濕潤,不耐高溫旱風(fēng),畏霜凍。積溫1000~1 500℃即可滿足其對熱量的要求。
種子在土溫16℃以上時約4~5天即可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最適宜溫度為26~30℃,當(dāng)氣溫在-1℃時花即死亡,-2℃時葉甚至全株死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苦蕎
百度百科_蕎麥
苦蕎麥與蕎麥區(qū)別如下:
1、形態(tài)特征不同
蕎麥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90厘米,上部分枝,綠色或紅色,具縱棱,無毛或于一側(cè)沿縱棱具乳頭狀突起。
葉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5-7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下部葉具長葉柄,上部較小近無梗;托葉鞘膜質(zhì),短筒狀,長約5毫米,頂端偏斜,無緣毛,易破裂脫落。
花序總狀或傘房狀,頂生或腋生,花序梗一側(cè)具小突起;苞片卵形,長約2.5毫米,綠色,邊緣膜質(zhì),每苞內(nèi)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長,無關(guān)節(jié),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3-4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藥淡紅色;花柱3,柱頭頭狀。
瘦果卵形,具3銳棱,頂端漸尖,長5-6毫米,暗褐色,無光澤,比宿存花被長?;ㄆ?-9月,果期6-10月。
苦蕎麥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綠色或微逞紫色,有細縱棱,一側(cè)具乳頭狀突起,葉寬三角形,長2-7厘米,兩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下部葉具長葉柄,上部葉較小具短柄;托葉鞘偏斜,膜質(zhì),黃褐色,長約5毫米。
花序總狀,頂生或腋生,花排列稀疏;苞片卵形,長2-3毫米,每苞內(nèi)具2-4花,花梗中部具關(guān)節(jié);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短,柱頭頭狀。
瘦果長卵形,長5-6毫米,具3棱及3條縱溝,上部棱角銳利,下部圓鈍有時具波狀齒,黑褐色,無光澤,比宿存花被長?;ㄆ?-9月,果期8-10月。
2、生長習(xí)性不同
生荒地、路邊。 蕎麥喜涼爽濕潤,不耐高溫旱風(fēng),畏霜凍。需水較多,土壤要求不嚴(yán),對肥料敏感,蕎麥開花時要求晝夜溫差大。
苦蕎麥多生長于海拔500-3900米的田邊、路旁、山坡、河谷等地;喜涼爽濕潤,不耐高溫旱風(fēng),畏霜凍。積溫10~15℃即可滿足其對熱量的要求。種子在土溫16℃以上時約4~5天即可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最適宜溫度為26~30℃,當(dāng)氣溫在-1℃時花即死亡,-2℃時葉甚至全株死亡。
3、分布范圍不同
蕎麥在中國分布甚廣,南到海南省,北至黑龍江,西至青藏高原,東抵臺灣省。主要產(chǎn)區(qū)在西北、東北、華北以及西南一帶高寒山區(qū),尤以北方為多,分布零散,播種面積因年度氣候而異,變化較大。栽培蕎麥的國家還有俄羅斯、加拿大、法國、波蘭、澳大利亞等。
苦蕎麥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山區(qū)有栽培。分布于亞洲、歐洲及美洲。
4、植物價值不同
蕎麥不僅可以作為谷物,更可以作為藥物,具有藥用價值。蕎麥的谷蛋白含量很低,主要的蛋白質(zhì)是球蛋白。蕎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蕎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蕎麥含有的鐵、錳、鋅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豐富。
蕎麥的功能主治為:開胃寬腸,下氣消積。治絞腸痧,腸胃積滯,慢性泄瀉,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癰疽發(fā)背,瘰疬,湯火灼傷。
苦蕎麥具有要用價值,有理氣止痛、健脾利濕的功效,苦蕎麥有治療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損傷的作用。
擴展資料
蕎麥?zhǔn)澄肚逑?,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鮮、前蘇聯(lián)都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蕎麥?zhǔn)称肥侵苯永檬w米和蕎麥面粉加工的。蕎米常用來做蕎米飯、蕎米粥和蕎麥片。蕎麥粉與其它面粉一樣,可制成面條、烙餅、面包、糕點、蕎酥、涼粉、血粑和灌腸等民間風(fēng)味食品。
蕎麥米口感較粗糙,最好不要單獨食用,與大米搭配,可緩解粗糙的口感,更重要的是蕎麥中賴氨酸含量較低,而大米中賴氨酸含量較高,二者搭配可實現(xiàn)營養(yǎng)互補。另外,薺麥一次不可食用太多,否則易造成消化不良。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蕎麥
百度百科 苦蕎麥
1、兩者形態(tài)特征不一樣。
蕎麥莖直立,高30-90厘米,上部分枝,綠色或紅色,具縱棱,無毛或于一側(cè)沿縱棱具乳頭狀突起。葉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5-7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下部葉具長葉柄,上部較小近無梗;托葉鞘膜質(zhì),短筒狀,長約5毫米。
苦蕎麥莖直立,高達80厘米,有細條紋,具成列的軟毛,有少數(shù)細弱分枝。葉有長柄;臥片寬三角形,長2~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托鞘斜形,膜質(zhì)。
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梗細長;花排列稀疏,花被白色咸淡紅色,5深裂,裂片橢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較短。瘦果卵形,長4~5毫米,黑褐色,具3棱,棱角下部為鈍圓,上部則甚銳,有3條縱溝。
2、兩者生長習(xí)性不一樣。
蕎麥?zhǔn)嵌倘招宰魑?,?dāng)日照長度由15~16小時減少到12~14小時,生育期就縮短,晚熟品種比中、早熟品種敏感。每株可開花2000多朵,但結(jié)實率很低。僅10%左右,加之葉片同化能力弱,花果脫落嚴(yán)重。
需水較多的作物,種子萌發(fā)時約需吸收其自身干重50%的水分,在開花結(jié)果期間需消耗大量的水分,開花盛期是需水高峰期。其蒸騰系數(shù)一般為450~630,要求空氣相對濕度不能低于30~40%。
苦蕎麥多生長于海拔500-3900米的田邊、路旁、山坡、河谷等地;喜涼爽濕潤,不耐高溫旱風(fēng),畏霜凍。積溫10~15℃即可滿足其對熱量的要求。種子在土溫16℃以上時約4~5天即可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最適宜溫度為26~30℃,當(dāng)氣溫在-1℃時花即死亡,-2℃時葉甚至全株死亡。
3、兩者口感不一樣。蕎麥性甘味涼,味道清淡,口感略微粗糙。苦蕎麥性味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蕎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苦蕎麥
蕎麥的話一般指的是甜蕎,又稱普通蕎麥。是中國栽培較多的一種。莖細長,常有棱,色淡紅帶綠。葉基部有不太明顯的花斑或完全缺乏花青素??偁罨ㄐ?,上部果枝為傘形花序。花較大、玫瑰色或紅色。兩型花,一種是長花柱短雄蕊花,一種是短花柱長雄蕊花,通常同一株上的花是同型的。同型花間傳粉常不受精,異形花間傳粉才能結(jié)實。也偶見有雌、雄蕊等長的花和少數(shù)不完全花,這些花常不結(jié)實。子房周圍有明顯的蜜腺,具香味,利于昆蟲傳粉。瘦果較大,三棱形,表面與邊緣光滑,品質(zhì)好。
粗糧王---苦蕎
苦蕎 (F.tataricum),又稱韃靼蕎麥,中國西南地區(qū)栽培較多。莖常為光滑綠色。葉基部常有明顯的花青素斑點。所有果枝上均有疏松的總狀花序?;ㄝ^小,紫紅色與淡黃綠色,無香味,雌、雄蕊等長,自花傳粉。瘦果較小,棱不明顯,有的呈波浪狀,表面粗糙,兩棱中間有深凹線,殼厚,果實略苦。
苦蕎與甜蕎相比,蛋白質(zhì)高61.5%,脂肪高56.9%,維生素B2高3.16倍,維生素p(蘆?。└?3.6倍,食用纖維是1.62%,高于甜蕎面粉60.31%,是小麥面粉的1.7倍,大米的3.5倍。苦蕎含苦味素而甜蕎不含??嗍w的營養(yǎng)價值,藥用價值遠超過甜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