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鴕鳥長什么樣子啊?

來源:m.wisdom-airtools.cn???時間:2022-12-10 02:28???點擊:102??編輯:admin???手機版

一、鴕鳥長什么樣子???

鴕鳥的外貌:

鴕鳥體長約為183-300厘米,身高240-280厘米,體重130-150千克,雌鳥稍小。長相很奇特,像蛇一樣細長的脖頸上支撐著一個很小的頭部,上面有一張短而扁平的、由數(shù)片角質鞘所組成的三角形的嘴,上嘴沾黃色,下嘴略呈粉紅色,還有兩只如同青蛙眼一樣的褐色大眼睛,炯炯有神。

軀干粗短,胸骨扁平,沒有龍骨突起,上面生有一對顯得與身體很不相稱的短翅膀,已經退化,沒有飛羽,不能飛翔,只是在繁殖期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就必須炫耀雙翅的羽毛,在孵化期和育雛期成鳥要展開雙翅使卵或雛鳥不致于受到熾熱的陽光的曝曬,還能張開來壯大自己的聲勢,嚇唬敢于進犯之敵。

鴕鳥習性:

鴕鳥是群居,日行性走禽類,適應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聽覺靈敏,善奔跑,跑時以翅扇動相助,一步可跨8m,時速可達70km/h,能跳躍達3.5m。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鴕鳥是相當有效率的采食者,這都要歸功于它們開闊的步伐、長而靈活的頸子以及準確的啄食。

鴕鳥啄食時,先將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個食球后,再緩慢地經過頸部食道將其吞下。由于鴕鳥啄食時必須將頭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擊。

因此鴕鳥在進食或飲水時,常見至少有1只鴕鳥警戒,當其它鴕鳥抬頭時,鴕鳥才低頭飲水。同群鴕鳥一般沒有進食等級制度,只要有空間,鴕鳥之間極少表現(xiàn)出因進食而互相攻擊的行為 。

二、鴕鳥的介紹和特點是什么?

鴕鳥的介紹和特點如下。

一、鴕鳥的介紹

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鳥類,成鳥身高可達2.5米,雄鴕鳥體重可達150千克。像蛇一樣細長的脖頸上支撐著一個很小的頭部,上面有一張短而扁平的、由數(shù)片角質鞘所組成的三角形的嘴。

龍骨突不發(fā)達,不能飛行,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鳥類中唯一的二趾鳥類,在它雙腳的每個大腳趾上都長有長約7厘米的危險趾甲,后肢粗壯有力,適于奔走。

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樹草原地帶,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有生長快、繁殖力強、易飼養(yǎng)和抗病力強等優(yōu)點,在許多國家被廣泛馴養(yǎng)。

二、鴕鳥的特點

鴕鳥的特點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鳥類,脖子細長,頭部較小,有一張短而扁平的、由數(shù)片角質鞘所組成的三角形的嘴,上嘴沾黃色,下嘴略呈粉紅色,眼睛為褐色的,眼睛較大,軀干粗短,胸骨扁平,沒有龍骨突起,后肢粗壯有力,非常適合奔走,雄鳥的體羽主要為黑色,雌鳥的體羽均呈灰褐色。

三、鴕鳥的特點是什么

鴕鳥的外形特點:

頭部:頭小,寬而扁平,頸長而靈活,裸露的頭部、頸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紅色;喙直而短,尖端為扁圓狀;眼大,繼承鳥類特征,其視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

四肢:后肢粗大,只有兩趾與一般鳥類有三~四趾不同,是鳥類中趾數(shù)最少者,內趾較大,具有堅硬的爪,外趾則無爪。后肢強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還可向前踢用以攻擊。

翅膀:鴕鳥的翼:相當大,但不能飛翔,主要是因為胸骨扁平,不具龍骨突起,鎖骨退化,且羽毛均勻分布,無羽區(qū)及裸區(qū)之分,羽毛蓬松而不發(fā)達,缺少分化,羽枝上無小鉤,因而不形成羽片。顯然,這樣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溫。

擴展資料:

鴕鳥(Ostrich)為鴕形目(Struthioniformes)的總稱,屬于今鳥亞綱(Neornithes)中的平胸總目(Ratitae,又稱為古頜總目(Palaeognathae));平胸總目除了鴕形目之外,還有美洲鴕鳥目(或目(Rheiformes))、澳洲鴕鳥目(或食火雞目(Casuariiformes))以及無翼鳥目(Apterygiformes),均屬于無飛行能力的鳥類。

鴕鳥的繁殖季節(jié)為3-9月,有時幾只雌性鴕鳥的卵產在一起,孵化時雄性夜間,雌性白天輪流值班。卵很大,承受能力很強。一枚重0.5~1千克。一般是40~50只鴕鳥匯聚成一群活動。它們還常用沙土和礫石將蛋覆蓋,以保持一定溫度。在孵化末期,親鳥會將一些蛋推滾到窩邊緣,有利于同步孵化。孵化出的雛鳥很快就能隨親鳥四處游蕩。

鴕鳥是現(xiàn)存體形最大不能飛行的鳥類。雄鳥高約2.75米,重達155公斤。頸長幾乎占身體長的一半,雌鳥稍小。鴕鳥卵是現(xiàn)代最大的卵。雄鳥體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鳥大部褐色。頭和頸的大部分淡紅至淺藍;稍有絨羽;頭小,喙短而稍寬;眼大,褐色具濃黑色睫毛。它們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帶。群居,日行性。嗅聽覺靈敏,善奔跑,跑時以翅扇動相助,一步可跨8米,時速可達70千米/小時,能跳躍達3.5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鴕鳥

鴕鳥為鴕鳥科唯一的物種,是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體型最大的鳥類。生活在非洲草原上。高可達2.5米,全身有黑白色的羽毛,脖子長而無毛,翼短小,腿長。平時速度達60km/h,最快達72km/h。

外形特點:頭小,寬而扁平,頸長而靈活,裸露的頭部、頸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紅色;喙直而短,尖端為扁圓狀;眼大,繼承鳥類特征,其視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

雄性成鳥全身大多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為白色,且呈美麗的波浪狀;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襯托著黑色的羽毛,讓雄鳥在白天時格外顯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來求偶。

雌性毛色大致與雄鳥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鳥那N艷麗。幼鳥羽色棕灰斑駁,須經數(shù)次換羽,至兩歲時才能達到成鳥的羽色。此毛色主要是為了便于偽裝。

兩性幼雛長得非常相像,甚至年輕的鴕鳥也相差很少,到目前為止仍無法從外貌分辨雌雄,只能從性器官去區(qū)別。

生活習性:鴕鳥是群居,日行性走禽類,適應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聽覺靈敏,善奔跑,跑時以翅扇動相助,一步可跨8m,時速可達70km/h,能跳躍達3.5m。鴕鳥常結成5~50只一群生活,常與食草動物相伴。

鴕鳥用強有力的腿(僅有兩趾,主要的趾發(fā)達幾乎成為蹄)逃避敵人,受驚時速度每小時可達65公里。來不及逃跑,它就將潛望鏡似的脖子平貼在地面,身體蜷曲一團,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偽裝成石頭或灌木叢,加上薄霧的掩護,就很難被敵人發(fā)現(xiàn)。

擴展資料:

鴕鳥精神:比喻逃避,不敢面對現(xiàn)實,不肯正視困難和危險的人。

這個意思來緣于每當鴕鳥遇到勁敵追趕無法脫身的時候不是戰(zhàn)斗,而是把頭深深的埋進土里,不敢面對危險,所以人們就把那些遇到危險只想逃避的人的行為叫做鴕鳥行為,這就是所謂的“鴕鳥心理”。

但是事實上這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將頭埋在沙子中的說法,其實是人類的一種誤解。鴕鳥生活在炎熱的沙漠地帶,那里陽光照射強烈,從地面上升的熱空氣,同低空的冷空氣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現(xiàn)閃閃發(fā)光的薄霧。平時鴕鳥總是伸長脖子透過薄霧去查看,而一旦受驚或發(fā)現(xiàn)敵情,它就干脆將潛望鏡似的脖子平貼在地面,身體蜷曲一團,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偽裝成石頭或灌木叢,加上薄霧的掩護,就很難被敵人發(fā)現(xiàn)。

另外,鴕鳥將頭和脖子貼近地面,還有兩個作用,一是可聽到遠處的聲音,有利于及早避開危險;二是可以放松頸部的肌肉,更好地消除疲勞。事實上,并沒有人真正看到過鴕鳥將頭埋進沙子里去的情景,如果那樣,沙子會把鴕鳥悶死的。

參考資料:

鴕鳥百科

(1)鴕鳥的外觀特點:鴕鳥長頸、長腿、體大、頭小,鴕鳥是世界上現(xiàn)有鳥類中唯一的兩趾鳥,其大趾能承受全身重量,奔跑速度極快,每小時可達60千米,并能持續(xù)奔跑10-20分鐘,跨距可達6-8米。成年鴕鳥平均身高2~3米,雄鳥體重150-200千克,雌鳥120-150千克。

(2)鴕鳥的消化特性:鴕鳥屬草食性極強的雜食動物。主食草、果實,也食小動物。鴕鳥有兩個胃:前胃、肌胃,沒有嚷囊。前胃有反芻動物瘤胃的功能,肌胃具有鳥類的消化功能。鴕鳥有發(fā)達的盲腸,小腸、大腸一樣粗細、且長,能完全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

(3)鴕鳥的生活習性:鴕鳥的生活很規(guī)律,早上天亮就大步、長跑20-30分鐘,然后開始變配, 一天的交配次數(shù)一般4-6次,也有8次以上的。交配時間一般在早上和上午。鴕鳥喜飲水和水浴,能較長時間耐渴。

擴展資料

鳥類學家發(fā)現(xiàn),根據(jù)各地鳥類的特色,可將全世界分成六大地理區(qū),每一區(qū)有獨特的鳥類,且同一區(qū)內的鳥類有普遍的相似性,這是演化和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其中鴕鳥分布于伊索匹亞區(qū)和非洲區(qū)。

鴕鳥廣泛地分布在非洲低降雨量的干燥地區(qū)。在新生代第三紀時,鴕鳥曾廣泛分布于歐陸,在我國著名的北京人產地──周口店不僅發(fā)現(xiàn)過鴕鳥蛋化石,還發(fā)現(xiàn)有腿骨化石。近代曾分布于非洲、敘利亞與阿拉伯半島,但現(xiàn)今敘利亞與阿拉伯半島上的鴕鳥均已絕跡;它們的分布是撒哈拉沙漠往南一直到整個非洲,而澳洲則于西元1862~1869年引進,在東南部形成新的棲息地。

非洲鴕鳥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現(xiàn)生鳥類。非洲鴕鳥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適應性廣,飼料轉化率高,繁殖率高,壽命長,有效繁殖年限長,故其經濟價值高。鴕鳥肉為紅色,卵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輕低,并含有人體必需的21種氨基酸。其肉質鮮美,營養(yǎng)價值與牛肉相似,比較適合現(xiàn)代消費者的口味。

非洲鴕鳥全身羽毛均為絨羽(僅有羽軸和羽小枝),羽毛質地細致,保暖性好,手感柔軟,可作高貴的服飾和頭飾。它的羽毛不帶靜電,可用于擦拭高級精密儀器和電腦。

非洲鴕鳥的卵是現(xiàn)存鳥類中最大、最重的卵,卵重可達體重的1%左右。一枚卵相當于20枚雞卵的重量。卵殼堅硬,厚約0.2―0.3厘米,具有象牙光澤,可作高級雕刻觀賞品。非洲鴕鳥的卵加工后,其適口感比雞卵細嫩、無腥味,味道鮮美,是高級營養(yǎng)補品。

非洲鴕鳥的皮可制成極佳的皮革,其特點是:輕柔,美觀,有獨特的毛孔圖案,透氣性好,拉力強,不易老化,耐用,可卷曲,制成產品后使用年限長,并隨時間的增長,產品表面更光亮。

參考資料非洲鴕鳥_百度百科?

鴕鳥的頭骨薄而輕。頸椎18個,胸椎8個,腰椎、薦椎和前幾個尾椎愈合成腰薦骨,尾綜骨退化。肋骨共8對,第1,7,8對為浮肋,肋骨均無鉤突。胸骨扁而平,無龍骨突。后肢骨相當發(fā)達,具有支持體重、奔跑等作用,無膝蓋骨,僅有第3,4趾。前肢骨不發(fā)達。

鴕鳥的外形特點:

頭小,寬而扁平,頸長而靈活,裸露的頭部、頸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紅色;喙直而短,尖端為扁圓狀;眼大,繼承鳥類特征,其視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

鴕鳥:后肢粗大,只有兩趾與一般鳥類有三~四趾不同,是鳥類中趾數(shù)最少者,內趾較大,具有堅硬的爪,外趾則無爪。后肢強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還可向前踢用以攻擊。

鴕鳥的翼:相當大,但不能飛翔,主要是因為胸骨扁平,不具龍骨突起,鎖骨退化,且羽毛均勻分布,無羽區(qū)及裸區(qū)之分,羽毛蓬松而不發(fā)達,缺少分化,羽枝上無小鉤,因而不形成羽片。顯然,這樣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溫。

擴展資料:

鴕鳥的生活習性:

鴕鳥是群居,日行性走禽類,適應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聽覺靈敏,善奔跑,跑時以翅扇動相助,一步可跨8m,時速可達70km/h,能跳躍達3.5m。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鴕鳥是相當有效率的采食者,這都要歸功于它們開闊的步伐、長而靈活的頸子以及準確的啄食。

鴕鳥啄食時,先將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個食球后,再緩慢地經過頸部食道將其吞下。由于鴕鳥啄食時必須將頭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擊,故覓食時不時得抬起頭來四處張望。

參考資料:中國農業(yè)網-鴕鳥特點

外形特征

頭小,寬而扁平,頸長而靈活,裸露的頭部、頸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紅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為扁圓狀;眼(Eyes)大,繼承鳥類特征,其視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Eyelashes)。

鴕鳥(鴕鳥科鴕鳥屬鳥類動物)后肢甚粗大,只有兩趾(Toes)(第Ⅲ、Ⅳ趾),與一般鳥類有三~四趾不同,是鳥類中趾數(shù)最少者,內趾(第Ⅲ趾)較大,具有堅硬的爪(Claw),外趾則無爪。后肢強而有力,除用于疾跑外,還可向前踢用以攻擊。

翼(Wings)相當大,但不能飛翔,主要是因為胸骨(Sternum b.)扁平,不具龍骨(Keel b.)突起,鎖骨(Clavicle b.)退化,且羽毛均勻分布,無羽區(qū)及裸區(qū)之分,羽毛蓬松而不發(fā)達,缺少分化,羽枝上無小鉤(Barbs),因而不形成羽片。顯然,這樣的羽毛主要功用是保溫。

成熟的雄鳥(Adult cock)體高1.75~2.75公尺,體重60~160kg。

雄性成鳥全身大多為黑色,翼端及尾羽末端之羽毛為白色,且呈美麗的波浪狀;白色的翅膀及尾羽襯托著黑色的羽毛,讓雄鳥在白天時格外顯眼,它的翅膀及羽色主要是用來求偶。

雌性(Hens)毛色大致與雄鳥相似,只是毛色棕灰不像雄鳥那么艷麗。幼鳥(Chicks)羽色棕灰斑駁,須經數(shù)次換羽,至兩歲時才能達到成鳥的羽色。此毛色主要是為了便于偽裝。兩性幼雛長得非常相像,甚至年輕的鴕鳥也相差很少,到目前為止仍無法從外貌分辨雌雄,只能從性 器官去區(qū)別。

鴕鳥的性 器官在成熟前都很?。恍坌曾r鳥具交配器,在交配季節(jié),成熟雄鳥的睪丸(Testis)有人的拳頭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會萎縮,直到下一個繁殖季才又會膨大。

鴕鳥之骨盆為封閉形,左右恥骨(Pubis b.)在中線形成合。值得注意的是,鴕鳥的排尿和排糞是分開的,這與其他鳥類不同。

卵大,顏色似鴨蛋,蛋長15~20cm,重達1400g,是鳥蛋中最大者,卵殼甚堅硬,可承受住一個人的重量。

拓展資料:

鴕鳥

鴕鳥,非洲一種體形巨大、不會飛但奔跑得很快的鳥 ,特征為脖子長而無毛、頭小、腳有二趾。高可達3米,頸長,頭小,脖子長裸,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飛,腿長,腳有力,善于行走和奔跑。雌鳥灰褐色,雄鳥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也是現(xiàn)存最大的鳥。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