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方有金環(huán)蛇嗎?
沒有。因為北方氣溫長年較低,氣候干燥,少雨不適合金環(huán)蛇生存。
金環(huán)蛇棲息于濕熱地帶的山地、丘陵或平原地帶的叢林中。常見于潮濕地帶或水域附近,性溫馴而膽怯,畏光,白天常盤曲身子把頭埋在肚皮底下隱伏,多在晚間出洞活動覓食,主要捕食魚、蛙類、蜥蜴、魚類及其他蛇類,偶爾也食蛇卵等
金環(huán)環(huán)蛇也是著名的食用蛇種。金環(huán)蛇分布于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qū),包括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云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布于南亞及東南亞。湖南山區(qū)也有很多分布。
金環(huán)蛇;別名金甲帶、黃金甲等等。它們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蛇,但一般情況下金環(huán)蛇是不會攻擊人類的,金環(huán)蛇的毒性較其近親銀環(huán)蛇弱,但仍然屬劇毒蛇,而數量也較銀環(huán)蛇多
二、云南有那幾種蛇?
1、云南兩頭蛇
云南兩頭蛇(學名:Calamaria yunnanensis)為游蛇科兩頭蛇屬的爬行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于云南等地,多生活于丘陵地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云南景東。
2、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壽命在20年左右。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在我國西南與華南地區(qū)常有出沒,通常棲息在草地、空曠坡地及樹林里。
3、金環(huán)蛇
金環(huán)蛇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金環(huán)蛇分布于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qū),包括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云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布于南亞及東南亞。
4、雪山蝮
全長500mm左右。頭較大,呈三角形,頸明顯,有頰窩。背部暗褐色,有黑色斑,頭頂有一對黑斑,唇部色淡。生活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上。分布于云南。
5、云南頸斑蛇
云南頸斑蛇是一種游蛇科動物,分布于中國云南。全長300毫米左右。頭較小,與頸不易區(qū)分。上唇鱗5(2—1—2)枚,眶后鱗1枚,顳鱗1枚,第四枚上唇鱗與頂鱗相切。背面棕色,具黑色網紋,頭背色暗,頸部黑箭狀斑邊緣不太明晰;腹面肉黃色,滿布棕點斑。
三、云南有幾種眼鏡蛇?
1、云南兩頭蛇
云南兩頭蛇稱為游蛇科兩頭蛇屬的爬行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于云南等地,多生活于丘陵地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云南景東。
2、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壽命在20年左右。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在我國西南與華南地區(qū)常有出沒,通常棲息在草地、空曠坡地及樹林里。
3、金環(huán)蛇
金環(huán)蛇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金環(huán)蛇分布于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qū),包括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云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布于南亞及東南亞。
4、雪山蝮
全長500mm左右。頭較大,呈三角形,頸明顯,有頰窩。背部暗褐色,有黑色斑,頭頂有一對黑斑,唇部色淡。生活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上。分布于云南。
5、云南頸斑蛇
云南頸斑蛇是一種游蛇科動物,分布于中國云南。全長300毫米左右。頭較小,與頸不易區(qū)分。上唇鱗5(2—1—2)枚,眶后鱗1枚,顳鱗1枚,第四枚上唇鱗與頂鱗相切。背面棕色,具黑色網紋,頭背色暗,頸部黑箭狀斑邊緣不太明晰;腹面肉黃色,滿布棕點斑。
四、安徽十大毒蛇名單?
1. 銀環(huán)蛇,是我國最毒的蛇,也是世界第4毒的蛇,俗稱過基峽、白節(jié)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分布于長江以南江西、浙江、安徽、云南、貴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等,棲息于平原、丘陵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fā)現于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銀環(huán)蛇性情較溫和,一般很少主動咬人,屬國家保護動物。
2. 金環(huán)蛇,俗稱金甲帶、金包鐵、金腳帶、花扇柄、雨傘柄、或佛蛇。黑色環(huán)紋和黃色環(huán)紋幾乎等寬,活動于平原、丘陵、山地叢林、塘邊、溪溝邊和住宅附近,毒性十分劇烈,但是不主動咬人。金環(huán)蛇夜晚活動,金環(huán)蛇分布于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東,海南,福建,江西,云南,湖北都有其蹤跡。
3. 眼鏡蛇,別名飯匙倩、蝙蝠蛇、脹頸蛇、扇頭風、扁頭風等,喜歡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區(qū)的灌木叢或竹林里,山坡墳堆、山腳水旁、溪水魚塘邊、田間、有劇毒,白天活動,主要分布在南方云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可能湖南省永州最多。
4. 短尾蝮蛇,又稱草上飛、地扁蛇、土雞婆, 一種淺褐色到紅褐色的毒蛇,活動于河邊、草坡、林地或遠離水源的荒地、石堆,晝夜活動,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有劇毒。
5. 竹葉青,別名青竹蛇、青竹彪、刁竹青、焦尾巴、赤尾青竹絲頭大,三角形;頸細;尾較短,有纏繞性,善于偽裝,與竹葉色相近,生活于山區(qū)樹林中或陰濕的山溪旁雜草叢、竹林中,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北、江蘇、江西、四川、云南、浙江、湖南湘西、臺灣等地。
6. 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風、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毒性極強,通常棲息在草地、空曠坡地及樹林里,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廣東等地。
7. 尖吻蝮,別名百步蛇、百花蛇、中華蝮、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等,有劇毒,分布地區(qū)有安徽、重慶、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廣西、貴州、廣東及臺灣省。
8.蝰蛇,又稱百步蛇,金錢斑,圓斑蝰,黑斑蝰蛇,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區(qū)。主要棲息在寬闊的田野中,有劇毒,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五、蛇的生活習性?
蛇的棲息環(huán)境因生活習性的不同而有差異。
具體如下:
1、金環(huán)蛇,多在丘陵山地、水域附近活動,以夜間活動為主,魚類、蛙、蜥蜴、鼠及蛇是它的食物;
2、銀環(huán)蛇多在水田、塘邊及低洼濕地活動,活動亦在夜間,捕食鼠類、蜥蜴、蛙類、魚類以及其他蛇類;
3、眼鏡蛇常在丘陵山坡及山腳下的灌木叢中和平原的墻基、石縫處、墳堆、向陽山坡活動,以捕食小哺乳動物、鳥類及其卵、蜥蜴、蛙類、魚類和其他蛇類為主;
4、五步蛇多在樹旁、陰濕石隙、雜草中、溪旁石下活動,主要捕吃蟾蜍、蛙、鼠及蜥蜴為生;
6、蝮蛇多在頹墻、廢墟及村落前后或菜地中活動,主要食物為鼠、鳥、蜥蜴、蛙、魚等;
7、竹葉青多活動于丘陵山區(qū)溪邊及草叢灌木中,早晚活動頻繁,以鼠、鳥、蜥蜴、蛙類為食餌。
總之,我國常見毒蛇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guī)律是不相同的。
六、蛇在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中最喜歡呆在哪?
全世界的蛇類約有2500種,我國有蛇約173種。蛇類活動較適宜的溫度是20-30℃之間,其活動的最適宜溫度為10-35℃。俗話說"七橫八吊九纏樹",形象地說明了7、8、9三個月是蛇類活動的高峰期。在炎夏的酷暑,它們喜歡在樹蔭、草叢、溪旁等陰涼場所生活棲息。
?但是,蛇的棲息環(huán)境因生活習性不同而有差異。
如金環(huán)蛇,多在丘陵山地、水域附近活動,以夜間活動為主,魚類、蛙、蜥蜴、鼠及蛇是它的美味佳肴。
銀環(huán)蛇多在水田、塘邊及低洼濕地活動,活動亦在夜間,捕食鼠類、蜥蜴、蛙類、魚類以及其他蛇類。
眼鏡蛇常在丘陵山坡及山腳下的灌木叢中和平原的墻基、石縫處、墳堆、向陽山坡活動,以捕食小哺乳動物、鳥類為食。
竹葉青多活動于丘陵山區(qū)溪邊及草叢灌木中,以鼠、鳥、蜥蜴、蛙類為食。
五步蛇多在樹旁、陰濕石隙、雜草中、溪旁石下活動,主要捕吃蟾蜍、蛙、鼠及蜥蜴為生;
蝮蛇多在頹墻、廢墟及村落前后或菜地中活動,主要食物是鼠、鳥、蜥蜴、蛙、魚等;
?蛇是一種變溫動物,體溫高時,代謝率高,活動頻繁;體溫低時,代謝率低,活動減弱。每年的11月下旬開始,蛇就不吃不喝,相繼入洞冬眠了,這時它們往往是幾十條甚至成百條群集在位于高燥處的洞穴里或樹洞里蟄伏過冬。待到翌年春暖花開,冰消雪融時,才從蟄伏狀態(tài)中蘇醒過來,并重新開始一年。
更有趣的是,蛇不但會“冬眠”,而且在熱帶的蛇,炎熱干旱的夏季亦進行"休眠",動物學上稱之為"夏眠"。為什么蛇要進行"夏眠"呢,原來,當熱帶炎熱干旱的季節(jié)到來時,由于長時間不下雨,池塘、湖泊可能全部干涸,為了能繼續(xù)生存下去,它們便轉入"地下",不食不動,進入"夏眠"狀態(tài),以求能度過炎熱干旱的夏季。